第483章袁崇煥知固守而不知進取的戰術思維
關燈
小
中
大
第483章 袁崇煥知固守而不知進取的戰術思維
面對重真近乎咄咄逼人的語言語氣,袁崇煥面沈似水,看得出來極度壓抑著怒火,低吼道:“還用不著你來教本帥怎樣打仗!本帥……”
“袁帥吃過的鹽你我吃過的飯還多,是吧?”重真再次毫不客氣地打斷了袁崇煥的說辭,語氣變了,自稱變了,唯獨對於他,仍舊用了“袁帥”這一敬稱。
重真無法將“己巳戰役”的信息透露給他絲毫,只希望他能幡然醒悟。“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”,聽上去很牛瓣,卻終究會釀成令後世人擲腕嘆息的悲劇。
但是看袁崇煥的表情,看他的眼神……
重真深深一嘆,最後通牒道:“袁帥,天下局勢終將大變,你我都需放平心態,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,也不要奢求僅憑咱們手下的這些兵將,便能逆轉明金之間的戰局,盡管我們取得了登遼戰役的勝利,卻仍舊不能太過驕傲啊!”
袁崇煥努力壓制著心中的怒火道:“你可以不要張嘴閉嘴就登遼登遼麽?”
重真微微一怔,旋即恍然,他這才知曉袁崇煥的癥結在哪裏。
這個成於寧遠的人,太在乎關寧防線,太在乎他的關寧軍了!
在他心裏似乎除過關寧軍,其餘軍隊便再沒有資格攝取針對後金的勝利果實,似乎這是獨屬於他的,哪怕他明明知曉單憑關寧軍,不可能戰勝後金。
但他就像一個因為餓了許久而變得自私的人,只想把這個勝利的果實藏起來慢慢啃咬,哪怕是果實腐爛了或者被藏在裏面的蟲子咬一口,也在所不惜。
重真負手望向山海關的方向,說道:“收縮兵力,聽命行事吧,袁帥!屬下只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!”
重真本來還想說一句“必要時入關勤王”的,然而心念一轉,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。如今的他也無法摸準,袁崇煥與黃臺吉之間到底有多少書信往來。
兩者或許都是在彼此試探,彼此放煙霧彈,為自己的盤算爭取時間。
然而袁崇煥一個鎮守邊關的大將,有資格去與任何一個敵對首領對話麽?
“他不但沒有這個資格,也沒有這個能力!己巳戰役必將發生,我與皇兄已為此準備許久,在此之前決不能透露半點消息!若是黃臺吉察覺大明有所準備,必定會改變策略,而若是這個消息在大明傳播開來,必定會引起極大的恐慌!”
“只求,一切都按照我的意願來!這真是一個矛盾至極的命題啊!自從穿越來到大明以後,我從未像此刻這樣患得患失過,既希望歷史的軌跡未曾改變,又希望於軌跡不變的基礎之上改變結局!”
“魯迅先生說——其實這個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然而縱觀歷史,開辟道路以供他人行走的又有幾人呢?大多數人都是按著前人的足跡在行走,創造歷史的畢竟屬於少數,黃重真啊黃重真,你真的擁有這種能力麽?”
袁崇煥怔怔地看著重真的背影,很想一劍刺穿他的後背,把他的心挖出來看看究竟在轉著怎樣的念頭,待看清楚之後再裝回去,又是一只活蹦亂跳的大蝗蟲。
然而袁崇煥知道自己不曾擁有這種能力,只得不忿作罷。
心內對於他只差和盤托出的勸誡,仍舊不以為然。
重真知道這家夥多半不會聽進去,然而該說的話都已經說了。
在關寧軍裏除了吳三桂,他最想改變的就是袁崇煥。
然而按照眼前的情形,再說任何的話做任何的事情,也都無濟於事了。
重真只能回去,回關內,回京師,去說服天啟下一道聖旨,讓袁崇煥把兵力收縮到關寧一線。關寧軍,關寧軍,起於關寧一帶,最終也將回到關寧一帶。
重真只希望這種兵力上的收縮,是出於主動,而非被打壓之後的被動。
主動,那麽仍舊據有大淩河堡,錦州更是牢不可破。
被動,那麽河堡已破,錦州已破,松錦已敗,袁崇煥已死,祖大壽已降。
曹文詔已死,曹變蛟已死,楊國柱將死……
那將是關寧軍的末路悲歌,重真最不願意看到的便是明明自己來了,卻還是無力阻止歷史踏著大步邁向這一悲壯的時刻!
他緩步走下了大淩河堡的城墻,這是在他的親自督軍之下修築起來的城墻。
他曾與士兵們同甘共苦,共築城墻,共同沖鋒。
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,落在天地間的萬物身上,也落在重真與袁崇煥的頭肩衣衫之上,兩人不在乎風雨,卻在乎風寒。
北風卷地,陡然攜帶著淩厲的霜寒,標志著酷寒陡然來臨了這一年的遼東。
縱觀華夏歷史,朝代更疊的自然因素便是氣候的急遽變化——寒冷。
重真一直認為若非處於小冰河時期,大明斷可不能在無休無止的戰爭之中轟然倒塌,袁崇煥自視甚高,但在重真眼中不過是蕓蕓眾生中很平凡的一份子。
就連他這個能知過去未來的穿越者都不敢過分邀功,他一個著眼於遼東關寧的所謂關寧軍大帥,又有何資格呢?對於袁崇煥,重真已仁至義盡!
接下來的人生道路該如何行走,全然都要靠他自己了。
重真縱馬奔馳,自大淩河堡返回,先至錦州,在臨寧遠,最後抵達山海關。
再一次又遼東關寧入關,物是人非,重真思緒紛飛。
回頭望了一眼寧遠的方向,那裏有前屯作為寧遠的後盾,又左右二屯護衛錦州,這兩座城池猶如釘子楔在遼西走廊之上,是關寧錦防線極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兩城之間,是松山、塔山、杏山等諸多的山堡軍寨。
大多依山而建,充分發揮了華夏先人流傳下來的築城精神,巧妙地利用地理環境,屯兵、屯糧,縱不能相互支援,固守也能堅持一段時間,消耗後金兵力。
於此途中,他盡皆有所視察,同時也探望了一大幫老朋友。
“這就是袁崇煥的戰術思維吧!他全盤繼承了孫承宗的戰略思想,然而並未發揚,而是將之帶上了另一條道路,一條只知固守而不知進取的道路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面對重真近乎咄咄逼人的語言語氣,袁崇煥面沈似水,看得出來極度壓抑著怒火,低吼道:“還用不著你來教本帥怎樣打仗!本帥……”
“袁帥吃過的鹽你我吃過的飯還多,是吧?”重真再次毫不客氣地打斷了袁崇煥的說辭,語氣變了,自稱變了,唯獨對於他,仍舊用了“袁帥”這一敬稱。
重真無法將“己巳戰役”的信息透露給他絲毫,只希望他能幡然醒悟。“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”,聽上去很牛瓣,卻終究會釀成令後世人擲腕嘆息的悲劇。
但是看袁崇煥的表情,看他的眼神……
重真深深一嘆,最後通牒道:“袁帥,天下局勢終將大變,你我都需放平心態,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,也不要奢求僅憑咱們手下的這些兵將,便能逆轉明金之間的戰局,盡管我們取得了登遼戰役的勝利,卻仍舊不能太過驕傲啊!”
袁崇煥努力壓制著心中的怒火道:“你可以不要張嘴閉嘴就登遼登遼麽?”
重真微微一怔,旋即恍然,他這才知曉袁崇煥的癥結在哪裏。
這個成於寧遠的人,太在乎關寧防線,太在乎他的關寧軍了!
在他心裏似乎除過關寧軍,其餘軍隊便再沒有資格攝取針對後金的勝利果實,似乎這是獨屬於他的,哪怕他明明知曉單憑關寧軍,不可能戰勝後金。
但他就像一個因為餓了許久而變得自私的人,只想把這個勝利的果實藏起來慢慢啃咬,哪怕是果實腐爛了或者被藏在裏面的蟲子咬一口,也在所不惜。
重真負手望向山海關的方向,說道:“收縮兵力,聽命行事吧,袁帥!屬下只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!”
重真本來還想說一句“必要時入關勤王”的,然而心念一轉,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。如今的他也無法摸準,袁崇煥與黃臺吉之間到底有多少書信往來。
兩者或許都是在彼此試探,彼此放煙霧彈,為自己的盤算爭取時間。
然而袁崇煥一個鎮守邊關的大將,有資格去與任何一個敵對首領對話麽?
“他不但沒有這個資格,也沒有這個能力!己巳戰役必將發生,我與皇兄已為此準備許久,在此之前決不能透露半點消息!若是黃臺吉察覺大明有所準備,必定會改變策略,而若是這個消息在大明傳播開來,必定會引起極大的恐慌!”
“只求,一切都按照我的意願來!這真是一個矛盾至極的命題啊!自從穿越來到大明以後,我從未像此刻這樣患得患失過,既希望歷史的軌跡未曾改變,又希望於軌跡不變的基礎之上改變結局!”
“魯迅先生說——其實這個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然而縱觀歷史,開辟道路以供他人行走的又有幾人呢?大多數人都是按著前人的足跡在行走,創造歷史的畢竟屬於少數,黃重真啊黃重真,你真的擁有這種能力麽?”
袁崇煥怔怔地看著重真的背影,很想一劍刺穿他的後背,把他的心挖出來看看究竟在轉著怎樣的念頭,待看清楚之後再裝回去,又是一只活蹦亂跳的大蝗蟲。
然而袁崇煥知道自己不曾擁有這種能力,只得不忿作罷。
心內對於他只差和盤托出的勸誡,仍舊不以為然。
重真知道這家夥多半不會聽進去,然而該說的話都已經說了。
在關寧軍裏除了吳三桂,他最想改變的就是袁崇煥。
然而按照眼前的情形,再說任何的話做任何的事情,也都無濟於事了。
重真只能回去,回關內,回京師,去說服天啟下一道聖旨,讓袁崇煥把兵力收縮到關寧一線。關寧軍,關寧軍,起於關寧一帶,最終也將回到關寧一帶。
重真只希望這種兵力上的收縮,是出於主動,而非被打壓之後的被動。
主動,那麽仍舊據有大淩河堡,錦州更是牢不可破。
被動,那麽河堡已破,錦州已破,松錦已敗,袁崇煥已死,祖大壽已降。
曹文詔已死,曹變蛟已死,楊國柱將死……
那將是關寧軍的末路悲歌,重真最不願意看到的便是明明自己來了,卻還是無力阻止歷史踏著大步邁向這一悲壯的時刻!
他緩步走下了大淩河堡的城墻,這是在他的親自督軍之下修築起來的城墻。
他曾與士兵們同甘共苦,共築城墻,共同沖鋒。
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,落在天地間的萬物身上,也落在重真與袁崇煥的頭肩衣衫之上,兩人不在乎風雨,卻在乎風寒。
北風卷地,陡然攜帶著淩厲的霜寒,標志著酷寒陡然來臨了這一年的遼東。
縱觀華夏歷史,朝代更疊的自然因素便是氣候的急遽變化——寒冷。
重真一直認為若非處於小冰河時期,大明斷可不能在無休無止的戰爭之中轟然倒塌,袁崇煥自視甚高,但在重真眼中不過是蕓蕓眾生中很平凡的一份子。
就連他這個能知過去未來的穿越者都不敢過分邀功,他一個著眼於遼東關寧的所謂關寧軍大帥,又有何資格呢?對於袁崇煥,重真已仁至義盡!
接下來的人生道路該如何行走,全然都要靠他自己了。
重真縱馬奔馳,自大淩河堡返回,先至錦州,在臨寧遠,最後抵達山海關。
再一次又遼東關寧入關,物是人非,重真思緒紛飛。
回頭望了一眼寧遠的方向,那裏有前屯作為寧遠的後盾,又左右二屯護衛錦州,這兩座城池猶如釘子楔在遼西走廊之上,是關寧錦防線極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兩城之間,是松山、塔山、杏山等諸多的山堡軍寨。
大多依山而建,充分發揮了華夏先人流傳下來的築城精神,巧妙地利用地理環境,屯兵、屯糧,縱不能相互支援,固守也能堅持一段時間,消耗後金兵力。
於此途中,他盡皆有所視察,同時也探望了一大幫老朋友。
“這就是袁崇煥的戰術思維吧!他全盤繼承了孫承宗的戰略思想,然而並未發揚,而是將之帶上了另一條道路,一條只知固守而不知進取的道路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